close

MET機電整合雜誌   第143期 2010/7/1

 

 

工業板卡發展有兩大趨勢,一是嵌入式無所不在,造就工業板卡與Intel新平台同步上市創舉,二是軟體服務加值,讓板卡可以自我監測、變聰明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工業板卡以Intel為主要發展平台,向來追隨Intel腳步行走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控產品都採用Intel x86架構,AMD與VIA僅佔少數。與消費性板卡不同,工業板卡著重穩定性,硬體相容性非常重要,有一定的標準規格。規格制定領導者德商康佳特( congatec)近年力推的QSEVEN ,便是邀集各家IPC業者共同制定的新規格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德國康佳特科技亞太行銷業務部副總經理林文彥強調,規格制定與發展過程中,開放式平台與技術文件備齊的重要性,開放式平台吸引更多廠商隨之起舞,一起把市場做大,技術文件備齊則是如何使板卡規格能放諸四海皆準的重要支援(完備的技術文件是研發人員最要好的朋友)。

 

 

板卡新規格 市場檢驗才算數

       

德商康佳特制定的QSEVEN模組主要針對可攜式及移動式應用而設計, 70 X 70 mm2 的嬌小體積能更容易被整合到有空間限制的系統中。與過去的規格不同,QSEVEN可以不需經過軟硬體的修改而使用不同的生產商。QSEVEN是首先定義整合型軟體介面的COM標準,定義了不同快速序列介面,包括PCI-Express匯流排和SATA;應用程式介面(API)涵蓋看門狗計時器、I2C匯流排、LCD亮度控制、BIOS使用者記憶體和系統溫度等重要嵌入式特色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林文彥認為,一如過往曾出現過的其他板卡規格,有些成為市場標準,如ATX、ETXCOM、NANO、PICO都是市面上常見產品,有些曇花一現,新規格是否能成為業界標準,一切就看市場接不接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廠商的追隨與否,「說穿了,就是跟壓寶沒有兩樣。」研華嵌入式運算核心事業群副總經理張家豪(圖3)說。目前研華、研揚、廣積、艾訊皆有QSEVEN產品,凌華則尚在觀望。研華一貫策略是Intel平台全包,號稱工控產品的百貨公司,「旗子要先插,不然誰知道你有沒有做?」張家豪瞄了一眼桌上的iphone舉例說明,iphone第一代沒人看好,一直到第三代才大賣,然而,IPC廠商不從第一代就開始追隨規格,等第三代、第四代熱賣後才開始作,市場先機早被人捷足先登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工業板卡的規格遵循亦然,新規格第一版做出來不是為了賣錢,而是要讓客戶知道他又多了一個可以選擇的模組,RD才知道新規格的板子要怎麼拉線。跨入第二代,才能因應客戶需求量身打造,這都是經驗值的累積,也非常符合IPC客製化需求。「挑板子等於挑客人,挑客人就等於把客人擋在門外。」張家豪說,因此,即使板卡有數種類別(form  factor),光COM就有6種規格,總計要開發出幾十塊板子,研華依然照作不誤,一來是資源夠,二來是以此插旗市場。

 

 

板卡突破傳統 走出新路

        張家豪認為,近年來工業板卡新面貌已經逐漸成型。板卡發展有兩大趨勢:嵌入式(Embedded)無所不在,以及傳統板卡開始走出自己的路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傳統板卡一直在演進,相較於消費端,IPC產品改朝代速度慢、態度保守,過去2到3年才有平台交替,這不是工控業者自己願意看到的局面,而是Intel策略與嵌入式市場需求特質所致。

 

        Intel主掌工控平台生殺大權,100個工控產品裡至少就有90~95個採用Intel平台,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產品業者動輒數萬片晶片的消費額,市場大,價錢也漂亮。工控業者則否,一次下單能有一千片數量已經算是很高的消費額了,Intel產品策略天平自然傾向消費性電子端,較少針對工控業者有何佈局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另一個原因是嵌入式市場需求特性。消費性電子產品如筆記型電腦,上市一個月內馬上賣掉,一年內可能就phase out。嵌入式產品生命週期拉得長,沒有一定銷售時間標準,服務對象不似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終端使用者(end user),而是系統整合商,「產品賣出去後,還有一大堆工作要作。像研華賣給國道局作為標誌用的產品,還需要經過許多驗證手續才算過關。」張家豪說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傳統工控產品2~3年才尾隨Intel主流晶片上市的情形,卻在這一、兩年隨嵌入式市場明朗化,改變工業板卡的面貌。

 

嵌入式無所不在

        放眼2010年,除去桌上型電腦(desktop)、筆記型電腦(notebook)與手機(cell phone)以外,都是嵌入式產品的天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傳統工控市場平台更替速度慢,當Intel發表新世代平台,研華從過去延遲2~3年,近兩、三年提升為延遲1~2年,2009年甚至僅延遲半年就隨主流晶片推出新平台,今(2010)年更大步躍進,Intel推出什麼產品,研華也同步走入下一世代平台,從2010年Q1開始,所有產品都與Intel同步,16款板卡準時於3月上市,為的就是要搶市場先機。

 

        2009年景氣下滑、人人自危,研華依然看好嵌入式市場,大舉投資,大幅擴充板卡部門,達到與Intel主流晶片同步的工控產品發表。果不其然,2010年3月上市的板卡,6月就有訂單斬獲,證實time-to-market策略的成功。

 

 

有生命的智慧型板卡

        工業板卡由個人電腦衍生而來,傳統IPC架構沿襲PC血統,打開機殼一看,硬體架構也跟PC差不了多少。然而,IPC愈來愈不像PC了,「Embedded是PC架構,但不必然要作PC-Like。」。張家豪說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張家豪認為,智慧型主機板正是工業板卡新面貌,以IPC研發能力,結合硬體與軟體,創造工業板卡的附加價值,在「你有我也有」的工控產品中找到市場定位,創造差異化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所謂的智慧型主機板,備有自動偵測(self sensor)系統,可作生命監控(Life-Monitoring),隨時自動監控板卡的溫度、電壓、濕度與風扇運轉情形,讓工業板卡活起來。結合硬體、軟體與韌體的智慧管理工具iManager就是一個好例子(詳情請見本期雜誌p.36「綠能線上」專欄〈手持式工業系統 節能設計新趨勢〉一文)。

 

技術百花齊放 回歸使用者需求

        友達光電視訊顯示器事業單位經理邱馥英於2010研華嵌入式設計論壇中談及工業級顯示器技術,說明工業顯示技術需求以可靠度(Reliability)為中心訴求,支援嚴酷的戶外環境(圖5),要能防水、適應寬溫,即時修復、長時間播放也是必備條件,採用LED背光技術,耗能更少,也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,對環境更友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觸控趨勢隨處可見,回歸到工控應用,還是要從需求面考量,選擇適合的技術加以採用,並不是愈高科技就愈能擄獲顧客的心,而是要能符合使用者需求。

 

        2010年COMPUTEX廣積 (iBASE) 展出的局部觸控產品RTS-7(圖6)就是一個好例子,現場前來支援的研發人員很高興介紹這款令他驕傲的產品,此一針對家庭用的系統捨棄全螢幕多點觸控功能,僅在螢幕右側1/6處設計局部觸控功能,內建四個觸控選項,將最常使用的四個選項用大大的阿拉伯數字標示出來,這麼一來,就算是手指控制不靈敏的老人、小孩,都能輕鬆使用系統功能,省去滑動式觸控的困難。如此貼心的設計,考量居家生活中每一個成員的需求,也省去不必要、需要耗費更多資源的全螢幕觸控設計,正是IPC專注應用市場的典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許多廠商不約而同將於年底或明年年初將有Intel下世代平台產品的問世,研華科技產品經理陳彥君於2010研華嵌入式設計論壇中提出的研華下世代嵌入式平台五大訴求:以更低功耗(Ultra Low Power)、雲端計算(Cloud Computing)、靈活垂直市場(Flexibility Vertical Market)、All in One的小尺寸,製程從45奈米進步到25奈米,同樣體積的晶片上可以擠更多設計的SoC,以及資料安全(Data Protection),也是大多數工控業者努力的目標。

 

     另,工業板卡製程也開始強調綠能,配合歐盟RoHS以及WEEE法案,如凌華自2006年開始導入,德商康佳特、艾訊、瑞傳、研揚、盤儀皆標榜產品環保無鉛製程。艾訊2010年6月發表的SBC81207首款搭載Intel AtomTM中央處理器 (N450/D410/D510) PICMG 1.0 工業級長卡,已全面導入無鉛製程 (RoHS),符合嚴謹的製程及高標準品質管制的綠色環保需求。

       

 

Design-In Service 抓住穩定獲利

        從IPC廠商角度來看,與其說是賣板子,不如說是賣解決方案。艾訊BVCA與磐儀DBD也是相同服務概念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磐儀DBD則是Design、Build與Deliver之意,磐儀科技市場發展經理黃幸傑說明公司積極投入設計研發,高達40 % 的公司員工,直接參與硬、軟體設計研發,依員工比例換算,公司每二個人就有一個是支援研發人員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艾訊BVCA採用AMT(Advance Management Technology,先進管理科技),如賣到美國賣場的產品報修,從台灣派人到美國,一來緩不濟急,二則不符經濟效應,遠端修復機制、線上修復就是必備工具,快速維修更能提昇客戶觀感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換個角度,從顧客觀點來看,選購工業板卡的考量因素,除了規格、價錢外,遠端管理工具的角色也愈來愈吃重,包括Restore、Remote功能都不可或缺,板子收錢,服務則是不收錢的附加價值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畢竟,IPC的客戶通常是系統整合商或是加值商,客戶購買產品時,必須考慮系統整合及搭配問題,再加上客戶認證時間長,產品的價格、複雜度都比消費性產品高,開發新客戶少則數個月,多則長達半年、一年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因此,黃幸傑進一步說明,面對特殊環境的垂直應用市場,引入嵌入式產品不可或缺的要素,就是加速專案開發時間(time-to-market),縮短價值創造時程(time-to-value)。由於客戶與市場變動大,不同地區的文化地理特色相異,如何切入在地化需求,設計出適合的解決方案,是所有IPC最大的挑戰。磐儀科技因此提供一系列Computer-on-Module的應用方案,採用COM Expres、XTX、ETX標準工規,搭配可客制化的Carrier board,達成上述目標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品質通過客戶驗證測試與量產考驗,再購率與忠誠率都高於消費性電子產品,客戶的後續訂單就是IPC業者未來2~3年的穩定獲利來源。

 

COM Express

        COM Express是由PICMG協會所定義的電腦模組(Computer-On-Module,COM)的標準,屬於系統模組(System-On-Module,SOM)的規格之一,目前已正式公佈的有2個模組尺寸、5個不同的Pin-out類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COM Express分為模組、載板,模組包含處理器、記憶體與晶片組,其餘則是載板上的設計規範。現有模組可配合不同載板,以符合不同領域的應用需求,範圍廣及監控、醫療、遊戲、娛樂、安全、測量和測試。

 

 舉例來說,研揚COM Express模組NanoCOM-U15,只有84 x 55mm2名片大小,適用於快速增長的可攜式移動嵌入式應用,採用intel Atom Z530/Z510低功耗處理器和Intel System Controller Hub US15W晶片,最大支援24位元單通道LVDS,並提供高速PCI-Express匯流排界面和串列ATA介面,適合高性能、高穩定性的市場應用。

    

 

軟硬整合 雲端計算咬一口

      

 艾訊後端服務團隊堅強,也針對熱門的雲端運算(CLOUD COMPUTING)有一系列產品應對,PICMG 1.3 工業級長卡SHB103正在量產中,搭載最新 LGA1156 架構的 Intel CoreTM i7、CoreTM  i5、CoreTM  i3 或 Pentium (G6950) 中央處理器,內建 Intel Q57 高速晶片組;配備 8 MB 智慧快取記憶體、Intel 超執行緒技術、渦輪加速模式、QuickPath 系統架構、DDR3-800/1066/1333 高速 DIMM 插槽系統記憶體以及 PCI Express Gen2 x16 插槽,預計2010年7月底出貨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雲端計算的另一端運算須配合硬體,為滿足資料容量與傳輸速度,採用6 SATA port介面,資料儲存空間大,Intel LAN網路速度夠快,加上RAID兼顧安全性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查英瑞舉了兩個例子,說明雲端運算為何配合硬體使用。當使用者可使用手持式產品配合小筆電,使用者拍了一些照片想上傳到網路相簿時,若想修圖,就能透過手持式產品連上雲端,使用儲存在雲端的修圖軟體達成行動運算目標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另一個例子是著重運算能力(computing power)氣象預報前的氣象運算,計算颱風的行進路徑是非常複雜、資料量龐大的運算過程,過去屬於超級電腦的工作範圍,現由雲端處理,需要很多台電腦同時運作,處理氣壓、濕度……等相關數據。如何在十分鐘內完成這一切?就要靠效能強大的平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ya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