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090701日蘋果日報

出處:http://tw.nextmedia.com/applenews/article/art_id/31750733/IssueID/20090701#

 

受訪者:異國通婚者 阿凱

Q:怎麼會嫁給馬其頓人?

A:我26歲到荷蘭念文學碩士,當時先生從馬其頓來念法律,兩人認識交往,29歲跟他結婚。我很健談,看起來就像每天在夜店混到半夜23點的女人,先生一開始以為我是玩咖,其實我感情觀很傳統。

台灣是個樣板社會,認為男人就要有氣魄,女人就得小鳥依人,不太能容納不同特質的人。偏偏我身高170,言詞犀利,從小一直被認為是怪咖,男生給我的評價都是很強勢,聽起來很negative。但我覺得自己只是有話直說,遇到不懂的事一定發問。

每次跟男生談話,常感覺他們態度很保留,好像我是酷斯拉。或許是因台灣男人特別容易覺得沒面子,害怕失敗,跟比較有主見的女生溝通時,總是格外小心謹慎。有時明明對某個女生有意思,但是一拋出探測訊息,發現對方沒立即回應就馬上收手,甚至從此不聯絡。

我有一群工作正常,沒什麼人生野心的姊妹淘,跟我一樣很有自己想法,因此在台灣都不容易交到男朋友。大家清楚原因是什麼,戲稱彼此是失敗者俱樂部的成員,常相約熬夜打橋牌、喝啤酒。

Q:外國男性有何不同?

A:我在台灣行情很差,就算有人示好也多是一些蟑螂螞蟻。但我到國外旅行求學,一身簡單輕便的T恤短褲,曬很黑,也沒打扮,我奇差無比的異性緣反而改善。

 

 

閒聊幾句就被求歡

我的觀察是,有主見、想法的女生對外國男人來說僅是人的個性特質。他們勇於提出要求,就算求歡被拒,也處之泰然。有回在德國遇見一個西裝筆挺的法國人,跟我問路後聊幾句,竟劈頭問:「your place or my place?」態度大方,反而是我比較尷尬。後來確定我沒這個意思,他很平靜接受,兩人就站在車站外頭一起抽菸聊天。

Q:婚後在歐洲的生活如何?

A:我很嚮往歐洲人追求當下快樂,悠閒度日的生活情調。不像台灣人很ㄍㄧㄥ,也能撐,所以跟我先生、歐洲朋友相比,我對錢很沒安全感。像我婚後到馬其頓生活,雖然先生收入不錯、當地消費也低,但我沒收入,小孩又小,我常精神緊繃。

馬其頓人習慣請人打掃家裡,我不想花這種錢,每天自己掃地、拖地,要求家人脫鞋進室內(馬其頓人沒這習慣),累得半死。先生覺得我何必這麼虐待自己?後來我帶孩子回台復職,當地鄰居知道我在台灣的收入是他們的兩倍,仍大呼不可思議說不會為了區區兩倍高的薪水,放棄跟家人相聚的珍貴時光。我最近又要回馬其頓定居,或許孩子比較大了,我緊繃的神經才稍微放鬆,發現不用堅持那麼多,才能真正享受馬其頓悠閒的生活。

 

 

 

 

後記:

非常喜歡阿凱的開朗熱情,流利的語言天分,兩者都是我非異常欠缺的特質。她說話時,雙眼閃閃發光,彷彿有星星跳動其中,讓我忍不住想要知道,那些星星裡的天氣變化,什麼時候即將有彩虹現身。

初識未久,卻彷彿認識了一輩子的朋友,遠行至我毫無概念的異國,可想見生活中會面臨許多挑戰,而那,正式同處於一個宇宙的你我,共同凝視的蒼空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nya Huang 的頭像
    Sanya Huang

    Hi! Sanya。。。桑雅,嗨!

    Sanya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